近日,由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主办、哈工大创业校友联合会(丁香会)协办的“金陵会客厅 英才下午茶”活动成功举办,活动现场,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的鞠同学高兴地说:“作为海归的一员,今天和南京本土企业人才聊得特别投机,不仅听到了很多实用职场经验,还认识了同样喜欢海外历史文化纪录片的朋友,之后打算约着一起探究文化过往、探讨行业动态。”
一直以来,南京市人社局聚焦广大青年人才“关键小事”,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有特色、有温度的人才服务活动,而市人才服务中心的这场以“人才交友、经历分享、协作互动、轻松交流”为内容的下午茶,正是在“全链条服务人才”理念下推出的创新服务举措。活动组织了23名“海智湾”海归人才,与来自南京IT、通信、能源等行业的20名企业在职人才,用沉浸式互动跨越行业和区域,为南京人才生态注入“双向奔赴”的活力。
多维互动:从“初见”走向“共鸣”
本次活动通过层层递进的现场互动,让人才交流从“表面寒暄”逐渐进入“深度共鸣”。前期的小组环节,通过“兴趣标签自我介绍”与“经历话题分享”,让参与者了解对方、找到共性——海归人才分享“留学时误将外语词汇说错引发的趣事”,企业人才讲述“职场中同事帮忙化解尴尬的温暖瞬间”,一句句接地气的分享让原本分散的个体逐渐形成小团体,笑声与讨论声此起彼伏。
而“星光分享会”则成为青年关系破冰升温的窗口。他们主动讲述个人故事:有海归人才回忆“海外徒步迷路时被陌生人帮助的温暖经历”,也有企业人才分享“坚持多年的爱好如何助力职场成长”。没有华丽的PPT,只有真实的情感流露,台下听众的提问也聚焦“细节与感受”:“那个小镇的风景有没有让你想起南京的某个地方?”“你的爱好具体怎么帮你解决工作难题?”——这样的互动,让个人的独特经历成为了连接跨背景同龄人的“情感纽带”,不断拉近青年人的心灵距离。在协作环节中,从“英国下午茶经典搭配”到“中文怀旧老歌猜名”,综合两类人才生活经历的趣味题目,让组员在共同解题中加强交流,在欢声笑语中升温默契。来自国家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的孟女士谈及此次活动,言语间满是认可与收获:“作为本土企业里深耕技术研发的一员,平时我的工作大多围绕项目攻坚、部门协作展开,很少有机会能和海归人才这样的群体无压力深入交流。这次活动打破了我对人才活动的传统印象——没有严肃的宣讲与业务对接,就像围坐聊天一样,感觉特别亲切。”
轻松交流:从畅所欲言到定格时光
小组互动之后,是更加轻松惬意的自由交流和茶歇环节。搭配轻柔的背景音乐和美味的小点心,青年人才自然开启对话。不少参与者主动交换联系方式,话题也延伸到“海外生活与国内职场适配”“行业资源对接”等实际需求,部分海归人才还与企业人才约定后续“私聊”,继续探讨工作和生活,实现了“建立联系、培养友谊、未来可期”的目标。
活动接近尾声,现场摆放的明信片成为了传递心意的载体。参与者们纷纷在卡片上写下对活动的认可、对朋友的珍视,以及对未来在南京逐梦的期许。这些承载着祝福与希望的明信片,将温暖与感动定格,为交流互动画上了温情句点。
长效联系:不止于一场“下午茶”的人才服务
这场3个小时的下午茶,不仅是一场人才交友活动,也是南京人才服务“精细化、人性化”的缩影——围绕人才兴趣点与潜在需求,用话题分享、协作游戏等形式加深人际交往,在交流中碰撞思想、凝聚力量,让人才不仅能“引进来”,也能“留下来、融进去”,为南京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力。“我们希望搭建一个‘不刻意、不沉重’的交流平台,让海归人才的海外经历与本土人才的职场经验形成互补,让人才之间的交往从一次活动变为长期联系,真正实现‘良性交友、多元交流’。”市人才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。未来,市人才服务中心将以“金陵会客厅”为品牌,继续策划形式多样的人才活动,既聚焦轻松交友,也逐步融入“职业发展”“资源对接”等延伸服务,让不同背景的人才在南京既能交到朋友,也能找到机遇,为城市人才生态建设筑牢交流桥梁。
苏公网安备 32010502010227号